教育文章(精选10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分类:阅读 浏览:
教育文章(一):
坚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灵
我的世界你懂吗
这是一个美国孩子写给父母的信: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我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期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我一样。
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您能够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我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我决定自我的生活道路。
请让我和您一齐娱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每个大人都以往是孩子,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一样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坚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
家长的忽视会使孩子“感情阻滞”
3岁男孩楠楠从幼儿园回到家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当时,恰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去、去、去,一边玩去。烦人!”妈妈大声训斥楠楠,楠楠不知自我犯了什么错误,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
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5岁的乐乐变得十分内向,说话很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怯。在妈妈面前,乐乐不敢哭,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其实乐乐心里有许多想法,但他很少对妈妈说。因为,妈妈个性强,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谈心。
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说,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气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兴奋、得意统统藏在自我心里,不愿坦率表达出来。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感情阻滞”状态中,会认为无人同情他,无人理解他,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
孩子执拗家长不妨冷处理
妈妈:“宝宝,今日的天气太冷,你要穿裤子,不然会感冒的。”
宝宝:“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妈妈:“不行,等天气好了再穿。”
宝宝:“不,我不穿裤子。”
……
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样了,经常和妈妈顶牛。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变得固执、认死理、软硬不吃,你让她干吗,她就偏不,跟你对着干,要么就大哭大闹。
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教师分析,两岁以后的孩子,突然变得任性、固执、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孩子就会哭闹、焦虑、反抗,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执拗期”。
孙园园提醒家长,对待“执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或是不耐烦、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相反,家长应当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善于等待,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我的错误时,有自我反省的本事。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能够采取“冷处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多倾听孩子心声
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阴凤云园长介绍这样一些方法:
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孩子在马路上乱跑,动不动打人,乱扔东西,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告诉他这样不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孩子兴奋、苦恼,或喜或怒,或恐惧或害羞,这属于孩子的感觉,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本事。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孩子长大了,有时多嘴多舌,问这问那。对此父母不可厌烦,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倾听孩子。
教育文章(二):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偶然间,阅读了台湾作家张文亮的散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那小小的蜗牛说的不正是我们的孩子吗他们已经尽力地往前爬,可上课时的不安分,课间活动的小吵小闹,不良的学习习惯却因为达不到我的高要求而被责备,苦口婆心地教育,努力地纠正,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用或抱歉或委屈的眼神看着我。想想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是该放慢脚步等等这些小蜗牛们!
于是,我调整心态,开始了牵着“蜗牛”散步的旅程:课堂上,放慢教学的进度,不再因为孩子一时的不懂而大声训斥,而是用眼神鼓励他们,温柔地与他们对话,孩子们上课时变得进取举手发言;我不再生气孩子们因为偷偷交流书上的资料而发出的声音,而是让他们大声地把自我读到趣味的资料分享给同学,从他们认真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他们收获知识的欣喜,听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课间活动时,不再因为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尖叫而心烦,我放慢了自我的脚步,索性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一齐跳绳,做游戏……
慢慢地,我爱上了这群天真的小“蜗牛”们,节日里她们会送来亲手制作了几个小时的贺卡;生病时他们会轻声地问候;一次,弯腰拿东西,由于太过用力,桌上的水杯不偏不倚地砸到我头上,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着急地喊道:“教师,您没事吧”那着急的一张张小脸让人感动不已。教学生涯因为有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变得多姿多彩,我开始期待每一天与他们见面的时刻。虽然还是会有生气和失去耐心的时候,可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所展示的生命中最初最完美的一切,让我不再厌烦,这一路的“散步”之旅让我学会了付出,学会了欣赏,学会了体谅,更学会了等待与心平气和。
岁月生香,一树一树的繁华,绿也轻盈,黄也自在。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我要让心中常驻一只蜗牛,我要牵着它悠然向前走。
教育文章(三):
10招引导孩子成欢乐的人
我们都明白,家庭是一个孩子的欢乐之源,孩子在欢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那么,你明白如何才能使家庭为孩子增添欢乐的力量呢?如何才能成为更欢乐的父母呢?也许,以下的文字会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
专家研究发现,欢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我的人生有意义等等。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产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拥有欢乐的这些特质呢?”有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完全理解宝宝的个性,不要试图按照父母的期望改造宝宝,比如说他是个文静的宝宝,爸爸妈妈就不要试图把他变成一个活泼的宝宝。父母应当关心宝宝的需求,重视宝宝的胆怯,用心倾听宝宝对你说的话。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要让宝宝从小就明白,父母是无条件地爱他。
以下列举的10个具体提议,可帮忙父母找到适宜的方法,引导宝宝将来成为一个欢乐的人。
提议1——小动物带来的欢乐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我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可是,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安心。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能够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情感。专家还认为,经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自我有价值,有成就感。
提议2——温馨的家是欢乐的田园
提议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期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欢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提议3——吃得开心能够更健康
作为成年人,父母会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但孩子通常没有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包括全家坐下一齐用餐,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等。
提议4——运动的感觉真棒
无数的研究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欢乐。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游泳、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趣味,而这不恰恰就是欢乐的源泉吗?
提议5——家庭传统意味着欢乐“长久”
无论是每一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齐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齐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提议6——歌唱的鸟儿最欢乐
人们常说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能够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能够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齐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他都会很欢乐。
提议7——欢乐也能够放大
进取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例如父母进取和孩子一齐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进取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它让孩子感到自我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能够经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专家研究还证明,奉献和欢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欢乐。
提议8——再见吧!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欢乐的。父母应当让孩子觉得世界是完美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提议9——兴趣爱好是永远的欢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欢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欢乐。但那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欢乐。而兴趣爱好也不必须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欢乐。
提议10——花开叶落是欢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能够从中发掘到很多欢乐。亲近自然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本事、观察本事、反应本事。
教育文章(四):
育儿就是育自我,父母们做不到,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父母们素质低,没有教育孩子的本事。而是不能放下身段,把自我降到与孩子相同的高度,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
以往有位小学教师,在和我探讨家庭教育的时候,提出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她说:“家庭教育上的失败,职责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好的父母,更应当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而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很难做的主角转换。父母对孩子各种规定,各种限制,各种条条框框,让孩子失去了自主性。
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思想,有自我的看法,他们是在观察中,试错中,慢慢理解眼中的世界。而不是父母硬塞给孩子一个已经验证过了“去毒”的世界。
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中的对抗中,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对生活的掌控。父母就像一个打气筒,把自我明白的,正确的,甚至片面的东西,强行打压进孩子这个皮球。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要求,纠正和灌输。
大多数父母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养育,而是当成了自我的财产,当成了自我的附属品。既然我生养了你,给了你生命,你就应当听我的,按照我的想法和思路行事,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我说的话不会错。
而孩子内心的反抗,更多是因为父母的遵规蹈矩,和条条框框,也有对生命自由流动的压制。心理学大师武志红说:“无论是大人或者孩子,体内都有三股生命的能量,自恋、攻击性、和性冲动。”
越是打压,这三股生命能量越是强烈,有时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而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疏导,把这三股生命能量引导到正确的事情上。比方,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励孩子,在一项活动中,尽情的展示自我的特长和个性。
比方父母参与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中去,陪孩子打篮球,游泳、看电影。有时创造机会,一家人一齐登山、旅游,仅有那个时候是孩子最放松,最不设防的时候,也愿意主动把自我内心的困惑说给父母。
父母应当站在朋友的角度,理解孩子,帮忙孩子分析,带着孩子一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聊天,聊到了全国最有名的“衡水中学”。朋友谈起那个学校的制度是如何严格,升学率是如何的高,孩子们是如何自律,引发我很多思考。
虽然我明白学习不是一件欢乐的事情,但也不至于以践踏人性为代价,把孩子当成批量复制的考试机器。
试想在那样的学习环境里,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吗?他们被打压的自主力,和麻木的学习方式,走上社会还会有创新和尝试吗?
我一向觉得人的一生,是很长的一段,不是一两次成败就能决定命运。乐观幸福的生活,应当是生活的本质。很多孩子最终的奋发图强,不是因为父母的严加管教,也不是因为学校好的管理制度,而是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进而激发出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活力。
父母在孩子整个的生命中,应当充当朋友的主角,陪伴孩子度过最艰难的时刻。父母如何做?怎样做?也许最近热播的《银河补习班》,能给我们这些焦虑中的父母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清楚记得,电影中,当儿子被学校开除,那位刚从监狱释放回来的父亲,是如何与校长打赌,“把孩子的位置留着,期末的时候,我孩子的成绩排行全集前十。作为父母,有时我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份担当。
虽然教育体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依然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可父母要明白,这种高密度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作为家长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要学会为孩子减压减负,让孩子回回型,释放自我的天性和毒性。
家庭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安静的家庭环境,自律的父母,好的生活保障,才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好的环境不仅仅是睡觉吃饭的地方,也是心灵的栖息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彻底放松。
前一段时间,得知一位朋友,为了改善孩子的腼腆和内向,请假专门带着孩子去了趟沿海城市,游览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人,儿子玩的开心,父子俩一路上相处的十分融洽。父子关系也在旅行中得到改善。
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如此的痛苦?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都带着功利之心。把孩子的教育当成施展自我报复,完成自我期望的一种工具。当我们在自我身上看不到的期望的时候,就把期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
父母应当培养自我的兴趣爱好,长期坚持做一两项能够提升本事的事情。为孩子做好身边的榜样。人常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师。”
有些家庭,睿智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并没有花多少心思,而是做好自我的事情,给孩子更大的空间。那些孩子反倒没有太大的叛逆,而是在父母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早起,读书,自我喜欢钻研一些事情。
父母的焦虑,不是因为在孩子身上看不见期望,而是急于求成,期望及时得到反馈。小时候我们学过,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故事。有恒心,说明仅有你长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能有改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想让自我和孩子看到期望,我们比孩子更需要忍耐。
“孩子是一张白纸,即使孩子有什么问题,也应当从父母的身上寻找原因。”这是一位资深教师和我探讨家庭教育时的体会,适合我们每一个人正在为孩子教育焦虑的父母。
育儿先要从育自我开始,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必定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及为了孩子而使自我同样变得优秀的父母。
教育文章(五):
怎样做个出色的现代妈妈
主持: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就在哪里?多数人第一个答案是“孩子”。可是现代妈妈在顾家、顾孩子的同时,还渴望自我保有传统主角的完美,并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期望自我是妈妈、妻子、职员,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本期,来自宁波的妈妈们,向我们展现对妈妈主角的省思。
观点一:现代妈妈要做有效率的生活规划
作为年轻的职业女性,既期望自我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能有所发展,又期望自我是个好妈妈、好妻子。兼顾事业与家庭确实不易,所以,如何妥善分配时间、工作资料就显得异常重要。生活中,我总是先列出所有工作项目,然后确定哪些是必须自我做的,哪些可请人代劳,如一些需要跑腿的杂事、打扫家庭卫生等,可请家政公司代劳,自我可挤出时间和儿子玩。因为幼儿期的孩子,每一天都要有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我的体会是忙禄的上班妈妈,必须要做个有效率的规划,否则会陷入无头苍蝇般的瞎忙,最终落得事倍功半。
我还有个经验要和妈妈们分享,我随身携带一个印有日、周、月计划的笔记本,及时提醒自我,每一天有条不紊地生活。这样做,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妈妈若在工作上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就会让自我有更愉悦的心境和孩子相处,连带着亲子之间互动的质量都会更高。
观点二:要更重视与孩子相处的质量
记得我小时候,每一天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在厨房忙碌的妈妈,桌上还有妈妈凉好了的茶水。现代社会,职业妈妈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肯定比传统妈妈大,相对地,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可即使每一天早出晚归工作,我也不愿把女儿扔给祖辈了事。我的做法是,没办法增加陪伴女儿的时间,就关注和女儿相处时的质量。比如,我会预先调整好情绪,安排好资料,以便能专心地在特定时段与女儿谈心、沟通、玩耍,这样做,远胜于时间虽多却漫不经心的亲子互动。
我看到过一个研究结果,说是幼儿阶段的亲子互动质量越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本事提高影响也越大。当然,我这样重视和女儿相处的质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如果此刻我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女儿相处,女儿长大后也许会说:“我的人生刚开始,而你开始享受人生。我很忙,没法管你。”这不是危言耸听,将来你要孩子陪的渴望,就是孩子此刻要你陪的渴望。
观点三:努力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现代妈妈压力大是公认的,我想,妈妈们要懂得在生活中找平衡点,仅有让自我获得足够的满意度,才有力量去付出。
当好妈妈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是明白如何调整自我和找出适合的家庭教育方法。我的体验是,除了把儿子照料好外,还要了解自我的兴趣,清楚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么并着手行动。现代女性不应当心里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至少要跟得上社会的节奏,随时坚持一颗爱学习、能进取的心,这样才不致于日子过得太松散。
事实上,家庭琐事永远忙不完,并且我也期望能过自我想要的有规律、优雅的生活,所以,我总在寻找生活的平衡点。比如某段时间工作异常忙,我就临时请家政人员代劳家务,请祖辈帮忙照料儿子。忙过这阵后,我就“回归”家庭,多花时间和儿子玩,亲自动手为全家做美食。总之,我不愿意使自我永远陷在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之中而蜡烛两头烧,让生活变得没有品质,自我也变成怨妇。
观点四:现代妈妈应扩大生活圈
我是我们公司第三个在有了孩子后辞职当全职妈妈的。在陪伴儿子成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有很多感想:我不只是“在家带小孩”的,而是“和孩子一齐走进社会”的妈妈。“在家带小孩”的传统的全职妈妈,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现代全职妈妈应懂得走出去,增进人际互动,并适时调整自我的脚步。有欢乐的妈妈,才有欢乐的孩子,妈妈在成长,孩子才会有成长。此刻,我会留意并参与报纸、网络上的一些可供妈妈参与的教养讲座、亲子读书会、社区学校、自愿者行动等活动。这些实践让我明白,现代妈妈应发展自我兴趣,有兴趣才会投入,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喜悦。我最近参与了妈妈读书会,这是个自愿者活动,这个活动除可帮忙自我成长,同时还能结交到一些志向相同、可互相交流教子方式的妈妈朋友。
其实,不管妈妈们有没有上班,只要有心就必须能找到自我想要的,只要融入社会,必定会有收获。
观点五:善用临托服务缓解压力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妈妈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出现孩子没人带的困境。比如,我的职业是护士,而家中老人都在外地,虽然很想有自我的空间,同时工作家庭两不误,但要做到却不容易。谁都明白护士工作辛苦,拖着走了一整天的脚跨进家门,看到的是上顿没洗的碗和乱糟糟的家,要是碰到女儿“发飙”,真的有种生活在地狱的感觉。哪还有心境当个好妈妈。应对这一切,自我不调整,没人能救我。最近,我发现社区有个临时托儿中心,最长能管孩子3个小时,收费也合理。我把女儿送去后,抽空办自我的事,洗个头、逛逛街、看场电影、游次泳、跳场有氧舞蹈,或听听演讲、和朋友喝个午时茶,就当是犒赏自我,从整天被工作和孩子“绑住”的状态中解脱一会。然后,再以欢乐的心境应对孩子。
同时,女儿也有机会认识其他朋友。只是选择临时托幼时,要选固定、可靠的机构。比如,我还会给女儿报困难班(幼儿园附设的服务),可比平时晚接一两个小时,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觉得自我被送来送去。我觉得临时托人照料一下孩子,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可说是两全其美。孩子玩得开心,妈妈也能简便一会儿。这在现今紧张忙碌、压力重重的社会中,不可是生活上的必需,也是心境上的必需。
观点六:从孩子的世界看人生
我觉得,当妈妈最大的喜悦是,孩子能让自我童心复苏,接触到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另一面。我常为自我因儿子而感受到新世界、能重回童年而感动。如,有一次带儿子去兜风,他把车窗户打开用力地吸了一口气,说:“我在吃风。”儿子喜欢坐在阳台上,问他做什么,他说:“我在和风爷爷讲话。”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
我觉得现代妈妈,要用心和孩子相处、细细欣赏与品味,就会发现童心童语,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总让人惊喜不断,学习不完。
主持无论如何,当妈妈虽有其辛苦的一面,也总有其欢乐的一面。相信只要有能坚持不断学习的心,进取而有自信,并懂得欣赏与享受亲子相处的过程,您也会是一个优秀而欢乐的现代妈妈。
教育文章(六):
做个“三心”父母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终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本事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本事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经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我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俭;自我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终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我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
教育文章(七):
孩子的教育培养
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教育培养牵连挂钩。
孩子要从小教育培养,等到长大成人再管,彻底剧终。
我的儿子也许是命运安排,没有出生就逃过一劫命运。
儿子儿时是人见人爱,人人都夸的小帅哥,人也聪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儿子六岁多又捡了第二次生命,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的福再哪里?
理解老天安排命运后,让我彻底对儿子放松了管教,只求他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欢乐乐,其他飘如浮云。
此刻想想儿子变成这么不听话,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和我放松他的管教方式方法有着密切关联,一切错在于我。
一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有道理吗?
我以往看到这样一段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经典话语的下半句,正是“莫为儿孙做马牛”。
意思是想告诫天下父母,儿女自有他们的天赋,不要过于武断,有些稍显愚钝的孩子,在历经成长之后,也会变的相当优秀,做父母的无需为孩子当牛做马,为其安排好一切,让孩子培养独立的人格,这样才能走出自我的路!
……
这段话让我想起来一篇文章,别把孩子培养成(乞丐),文章主人公是一位断了手臂的流浪汉像一位母亲讨吃的,这位母亲没有施舍于他。
这位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流浪汉说:“请你帮我先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能够吗?”
断臂流浪汉十分生气地对这位母亲说:我仅有一只手,你还忍心要我搬砖?如果你不能施舍给我,我也不会怪罪,何必刁难我呢?
这位母亲不但不生气,她对断臂流浪汉笑一笑,然后俯身用一只手抓起了两块砖。
当搬过一趟回来时,这位母亲很温和地对断臂流浪汉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断臂流浪汉被这位母亲行动怔住了,他用异常的眼光漂了这位母亲一眼,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
他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他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蓬乱头发有被汗水浸湿了,死死贴在额头上。
这位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断臂流浪汉接过毛巾,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当即成黑毛巾。
这位母亲又递给他一杯水和一块面包,临走的时候,这位母亲递给他20美元。
断臂流浪汉接过钱,感动地地说:“多谢您,夫人。”
这位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的工钱。”
断臂流浪汉十分感激地说:“我不会忘记您的。”
他向这位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离开了。
几年后,这个断臂流浪汉又找到这位母亲,告诉这位母亲他此刻是一位公司的董事长。
他说:“如果没有您,我此刻还是一个流浪汉。因为当年您让我搬砖,才让我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这位母亲却说:“这是你自我干出来的,与我无关。”
断臂流浪汉对这位母亲说:“是你帮我找回了尊严,找回了自信。就在那一天,我才明白,我还有本事做一些事情。”
我们想一想这位母亲对流浪汉的做法:对待孩子,其实我们不也应当如此吗?
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们确实弱小,确实需要帮忙,但绝不是施舍。
他们不光要得到关爱,更需要得到关于独立的培育培养,才有期望和梦想展望自我的未来。
此刻的孩子确实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好难教育,如果教育培养不当,将是终生遗憾。
当我看到李玖瑾教授的短片演讲后:真的好后悔。
李教授讲:为什么此刻的孩子家庭正常,家长也管缺管不了,李教授一句话,管晚了,确实如此。
李教授说:管孩子是两个年龄段,三岁之前和12岁之前,在三岁上下对孩子说不,此时他大不了给你打滚,你不要12岁之后再说,那个时候再说他就直接离家出走了。
李教授说:有人告诉她以前的人爸妈也没怎样管,孩子都听话,也没有学坏,也让父母省心,是啊!
人活的年龄段不一样,人一生的变化是关键期,性格关键期十分重要,18岁之前可素性强,未成年变化最大。
人一生变化很大,关键期是0到12岁性格构成期,12到18岁性格定型期,孩子6岁之前是关键期。
80年代家里能有个收音机都不错了,信息化传播慢,周围人传播什么听什么,教师教什么听什么,家长教什么听什么。
此刻呢?科技化年代,网络这么发达,手机电脑,不干净的东西,不该看的东西,打开电脑到处能够插播,孩子能不学坏吗?
李教授讲此刻12–18岁孩子确实难管,她说有一位妈妈说真想把孩子掐死自我也死,我也有这个想法。
此刻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期强,家长教育不当,不是喝农药就是给你来个跳楼,让你痛不欲生。
教育培养孩子真的十分重要,愿所有人都能够培养出来品质优秀的孩子。
教育文章(八):
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忙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当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本事,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本事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本事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本事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并且要与学校教育坚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教育文章(九):
我们该怎样去做教师?
如果我们常怀慈悲心,我们或许能教育出更多健全的人。
我一向以为,人应当有远大的梦想,不应为身边琐屑的事缠绕。我们很少把学生放在心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把成绩放在心里,是把教学成绩放在心里。之后,我明白,眼里仅有“成绩”二字的教师,永远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这样的教师,无论他的教学成绩多么突出,他永远也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好成绩是管出来的吗?
我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时候,带的是高二年级。这个班的学生纪律比较差,学生的自觉性也比较差,当然,成绩也比较差。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班的成绩之所以差,是因为纪律差导致的,所以我接手这个班之后,第一件事做的,就是整顿班级的纪律。
经过我一个月的整顿,班级的纪律好了很多,就纪律而然,在全年级是比较好的了。并且我带的这个班,还获得了当月的礼貌班。我很高兴,十分有信心。我的确定是正确的,我的努力应当很快会得到回报——成绩的提高。
我的期望没有很快地实现。第一次月考,班级成绩并没有提高。我分析原因,必须是学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在成绩上头体现出来。我想,既然我的班级的纪律好了,不可能成绩上不去的。当时,我们年级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如果想明白哪一个班学习成绩好,你去看看哪一个班晚自修的时候更加安静,就明白哪一个班学习成绩好了。我当时十分相信这句话。
我于是找相关的同学谈话,给他们制定学习目标,督促他们努力学习,继续把班级的纪律管好,也留意学生们的学习状态。然而,结果很快出来,这个班的学习成绩没有一点提高,反而有倒退的迹象。迷茫的我开始向一些老教师请教。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级有一些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有些学生不做作业。我问他该怎样办,他说,对于这一部分学生,你应当加强监督,对这种学生必须要留堂,监督他留下来做完作业为止。
据我所知,这位学生是挺聪明的,以前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近来,他之所以不想学习,是因为心里面常常感到莫名的苦闷。这种情感,应当是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男生都有的,对感情的朦胧期待,对前途的迷茫。我提议他每一天去跑步,释放情感。可是他告诉我,跑步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他的问题。我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他的问题。
我也没有按照那位教师的说法,去留他的堂。对于纪律管理上来了,成绩上不去,这个问题我也很苦恼。我于是又请教了许多教师,说得最多的是,如果一个班成绩不好,是因为纪律不好,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说,一个班没有学习氛围,所以这个班的成绩不好。对于建设班级学习氛围这个提议,我比较认同,可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应当怎样去建设呢?我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依然不明白根本问题出在哪里。
我当时正在读魏书生、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当时多么期望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我当时多么想去见一见他们,问一问他们我的班级的情景究竟怎样解决。当时我刚好加了一位在南海的十分有名的班主任的微信,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他,可是他却没有给我任何回复。
苦闷一向缠绕着我。
仅有爱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我们经常有教师说,就算你不喜欢教育,你也要对学生负责,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对得起这个职务。甚至还有人跟我们谈教师的待遇不错,是一个值得投身的行业。我想,如果一个人只是想获得不错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而做教师,我为学生分到这样一位教师而感到痛心。
教师这个工作,是无法用工资来衡量的,对于一位用心教育的教师来说,这点工资是远远无法和教师付出的心血划上等号的。
我们投身教育,不是为了工资。我们去爱每一位学生,不是为了让他的成绩提高。我们投身教育,我们去爱每一位学生,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慈悲心,我们悲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期望每一位年轻人都有完美的前程。我们不期望他们将来过得不欢乐,我们期望他们欢乐地成长,欢乐地过完这一生。
我读了更多的教育的书籍。我慢慢发现,每一位教育大师,都爱他的学生们。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的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研究的。他们的爱有时候暂时得不到回报,可是他们的爱在学生以后的人生中,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轨迹。
作为教师,看到的不应当是学生的成绩,我们看到的应当是一个个活泼鲜明的人。我们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应当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应当供给条件,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
之后去到高一的时候,我不再盯着学生的成绩看。我想平等地和每一位学生交流。我不想他们来到学校只会学习,我想他们做一群欢乐的孩子,我想让他们爱上我们的学校,我想让他们改变对学校只是学习考试的地方的旧看法。
于是,在军训的间歇,我组织班级团体活动,我和他们一齐玩游戏。学生们都玩得十分开心,我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直至放假当天,他们对我们的班级依依不舍。我给学生讲我自我的故事,他们发现,原先教师也不是高高地坐在神坛上头的人,他也是一位活生生的个体,他也是一位能够亲近的人。学生发现教师能够不是那位总是对我们发号施令的人,原先教师也能够和我们做朋友。
不是因为纪律好而优秀,而是因为优秀而纪律好
一个优秀的班团体,不是靠条条框框的律令而变得优秀的,一个班级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学生们都珍惜拥有这样一个班级,是因为他们爱这个班级。学生爱这个班级,首先班主任得爱每一个学生,首先班主任得尊重学生,把人当做人,而不是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机器。人有他固有的弊病,譬如连续学习五节课会有疲惫感,偶尔趴台,懒散一下,这太正常可是了。我们没必要为此给学生上纲上线。
我们应当让学生觉得,我们是学生的朋友,我们是跟他们站在同一阵营的,我们是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值得信任的朋友,我们是他们遇到困难时强大的后盾。没有任何的说教,任何的批评能够比得上学生信任教师。
经常性的批评和惩罚只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不得不批评和惩罚的时候,也应当让学生真心诚意理解批评和惩罚。所以,批评和惩罚,应当是学生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
为了建立师生平等关系,也为了监督我自我,第一天上班会课,我让学生对我提出要求。学生们给我制定了如下的守则:
1.不拖堂
2.不当众批评同学,有问题私下聊
3.不占用自习课上班会
4.不占用班会课上语文
5.不变相体罚,如:罚抄书、罚跑步,检讨书不超过100字(PS:面壁思过不算体罚)
6.语文作业不超过30分钟
7.不偏心,人人平等,如:重女轻男、重男轻女、重优轻差,如有发现,同学警告三次
8.善待学生
9.尊重学生的意愿,乐于听取学生的提议,不轻易见家长
10.主动帮忙同学
11.班主任保证遵守以上守则,违反守则同学们有权处罚班主任。
他们说完对我的要求之后,我说我保证不违反纪律,违反时任由你们处置。然后我问他们,他们应当遵守哪些纪律。他们也就十分兴奋地给自我制定了纪律,并想好了惩罚方法。
最终,我又顺势引导他们自我说出自我想要做什么,他们各自表达了自我的梦想。于是我结合他们的梦想,给我们的班团体制定了发展的目标。简略整理如下:
一、学习上,我们期望建成互帮互助,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同学们努力实现自我的学习目标,那么我们的班级也将成为成绩最优秀的班级。
二、班风上,我们期望建成进取向上、团结温暖、自信的、活跃的班级。
所以我们会坚持良好的纪律和卫生,做到有礼仪、讲礼貌,给每一位来到高一1班的教师和同学都留下好印象,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表扬,更少的批评。
三、活动上,我们期望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至少每一个月一次举办一次班级活动。
过了几个星期之后,我发现,我的班级有了新的变化。我不再用努力费心思去管理许多琐碎的事情,班里面没有出现许多小状况。我不用异常强调,同学们也专注地学习。我不用强调纪律,同学们的纪律已经十分好。当我告诉他们,每个同学要准备九个文件袋,九个笔记本来整理九科的资料的时候,任务布置下去,第二个星期,每一个同学都已经准备得整整齐齐。
我想,我应当坚持学生的这种主人翁精神,我想,我应当更加尊重学生。我想,我以后都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或是行为,或是惩罚,或是眼神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能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利,我愿意用最曲折,最委婉,可是最适合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因为他们是一个个鲜明可爱的人。
教育文章(十):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样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貌走的呀。”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齐,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齐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例如:“吃——让蛆虫把你吃掉!”“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缝——让缝衣针扎死你!”……
原先,肖洛姆幼年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个心肠毒、脾气坏的继母。继母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肖洛姆从不顶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继母嘴巴里“吐”出的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之后,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词语,都是从继母那里“借”来的。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标签:
- 上一篇:给女儿的信15篇
- 下一篇:美文摘抄400字20篇
- 阅读排行
- 最近发表
- 热门文章
- 最热TAG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