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之我和我的时代2021
作者:dacom 发布时间: 分类:观后感 浏览:
本文作者:黄琼玉
独家授权语文月刊发布
《长津湖》观后感之我和我的时代2021
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 黄琼玉
今年以来,“时代与我”,这个话题一直萦绕于心。看了《长津湖》后,它尤为凸显。
在不想再打战的情况下,被迫非得要打,因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曾经出现在伍万里脖子的红围巾,后面变成了用来帮战友包扎的白围巾,电影里唯一出现的一位女性镜头送的红围巾去哪了,都没得交代;山东沂蒙山小战士的挂坠,挂着的故事与人生都还没来得及展开,就已经被敌机轰炸成碎片;雷公在可以选择去战友家养老娶媳妇的时候,最终选择了牺牲,在临终的最后一刻,他最最怀念依然是老沂蒙老家,不是英雄不怕死,打不死,不怕疼,即使是一名老兵,他依然像个孩子般喊疼;打完了解放战争,牺牲了哥哥,想要给老父老母起个房子的伍千里,战报一来,立马穿衣带帽整装出发,这是无奈,也是使命;家在上海文武双全的梅生,终可打完战退伍正要回去陪妻女,但是一扭单车头,选择的是“在这场战役前,他的人生设想完全是另一个方向。而从战斗经验来看,这又是有去无回的战场。”;在毛岸英牺牲的那摊烧毁的焦土上,正当我们会觉得很煽情的哭一回时,彭德怀回头说的唯一一句话竟然是“后天,1950年11月27日,九兵团将在长津湖发起总攻,他们,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吗?给我一个新的指挥所!”没有悲戚,不需要煽情与哭啼,只有强硬的面对战斗!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他们的时代。
当我每每上到第五节课时,只要少吃一点,手脚基本都会发抖,浑身无力冒冷汗,我很难体会到一天只有三个硬土豆的战士是怎么有力气爬雪山,越沟壑的。当我还在秋冬之际,只因为穿少一点都会立马受凉鼻塞出现过敏性鼻炎时,很难体会在零下30度,穿着单薄棉衣的他们是怎么战胜寒冷,战胜饥饿,又要战胜敌人的飞机炮弹和恐惧的。那是我没有经历过他们的时代,我只活在我们这个有衣穿、有饭吃、有地住,没飞机大炮轰炸的焦虑之下的时代。
但是,没有一个时代是没有恐惧与焦虑的,只要有人,焦虑无时无处不在。
当我们不再恐惧战争随时会来袭击家园、或不再焦虑没吃没穿时,发现我们其实也不并不那么自在与快乐,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却有增无减。因为,这个时代与以往一样,一样充满挑战与不安,还有那种依然让人无法选择甚至窒息绝望的客观性。
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感觉到时代与我的关系是如此紧密。
首先是计划生育。作为第一届实施计划生育的一代,同时,也是历经了独生一孩、独生二孩、二孩、三孩的一代,在可以二孩三孩的时代,我们没得选择;在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们老了,依然没得选择。
在2003年非典之时,广州离我们老家很远,那时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样,只在电视报纸上感受到这些灾难的可怕与残酷,那种切肤之痛与以往读历史一样,只是铭记与共情,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而这次新冠肺炎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当疫情波及广州时,参与了隔离,出行和吃住都受到限制,亲朋好友的生意都受到影响,到自己要因这个而损失近五千多的真金白银时,我真正感受到了,我们没有谁能逃得过它的影响,只是大小或轻重。
保家卫国的英雄壮烈牺牲,往日,他们只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但这次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在和平年代,竟然还有战士要因为打战而牺牲。据《解放军报》2月19日报道,有4名解放军官兵在中印边境牺牲,分别是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战士肖思远、战士王焯冉,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也是在我们八十年代读小学时课本里有,而没想到,四十几年后,这幅场景不仅仅是十里长街,而是更长,更多。送袁隆平院士的人一直排了数公里,鲜花有32卡车那么多。我们很少会为一位所谓的伟人的牺牲这样真正难受感慨过,但是在这个时代,就真的会那么多人因为他的牺牲而倍感伤感,今日的人,也在以数公里的长度创造着追悼袁老的历史。
在有台式电脑时,我就想,以后每个人手头有一台手提电脑必然是趋势,可进大货,但是没有想到手机能摆平一切,我所谓的超前设想根本来得及存在过就已经成为过去式。从QQ与邮件,到博客、微博,到淘宝与京东,微信与支付宝,顺丰与美团,抖音与直播,互联网所带来的一切更新换代,连同那些大佬们的传说一样,谁主沉浮,到至今也没个胜负。“没有xx的时代,只有时代的xx”,“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些,我们都在不知不觉的经历着,创造着,参与着,不管你意难平,还是心甘情愿,这就是时代,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只需背着一个军绿色斜挎书包蹦蹦跳跳的自个去学校的时候,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以后自己的小孩要拖着拉杆箱书包去上学,甚至还要专车接送。当我们都逐渐觉得高昂的补课费和周末小孩的辅导课已经变成无可避免的标配,教资的热度与师范报考的难度竟然与浙大一样时,也没想到“双减”会把一切都似乎打回原形。
我也没想到,一到我孩子上学时,就要摇号了;一到买车时也要摇号了;上着上着高三,高考就变成3+1+2了;再上高一基础年级时,用了近二十年的粤教版从此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用了统编新教材。
......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但是为何在那个战火纷飞、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人们的信仰可以如此坚决,革命情怀如此崇高纯洁,牺牲奉献如此坚毅决绝,可以搬离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终究是为了啥?电影说得很清楚,为了活命,为了后代。这个“活命”与“后代”的背后就是信仰。而这个信仰得以强大的信任感和号召力来说服民心一致的背后就以毛主席为领导的优秀团队。这个团队代表着公平公正,代表着希望与盼头。它足以让那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或普通百姓如此拼命和勇敢,舍身忘死,倾尽所有。刚刚给学生上完的统编教材第一篇小说茹志鹃的《百合花》,小战士就是因为救大家而自己扑向手榴弹牺牲的,小媳妇也在最后毫不犹豫的捐出她唯一的嫁妆一床新被子。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论述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时指出: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具有的特征之一,人有了信仰, 就有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并在追求中获得了宁静感、宽慰感和神圣感,在追求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家园。反之,一旦信仰破灭,这股支撑的力量也就会随之消失,于是就出现了今年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高频词“躺平”。除开一些是主动躺平外,更多的是人们在实现自有价值个过程中,过早的触碰了天花板,通俗一点说,就是目前的现状让他看到了早已预设的未来,无论他如何挣扎和努力,无论鸡汤有多甜,都无能为力改变这个现状,看不到盼头。可见,要为这些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提供一个有信仰、有盼头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体制多么的重要。它也许不能做到百分百公平公正的,但也不能一直让人活在一手遮天的阴沟里,即使做不到全透明也应该是半透明的,要不然,看不到一丁点透进来的亮光,他自己的瞳孔里怎么会有光。
我庆幸能够在这个时代经历着,见证着这一切。43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一点一滴的体现在我们沿海小镇的草木海田之中,让我们有机会最早的接触了港台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也启蒙了我们对音乐舞蹈等的喜爱。也因为有披荆斩棘的哥哥们的努力,我得以更早更快的接触了一大筐一大筐的小人书、《山海经》《文化与生活》杂志、《广东电视周报》、整天播放着《少年壮志不言愁》或者《连锁反应》的录音机、尾座总是绑着扁担的凤凰单车、21寸黑白金星电视、黑色砖头大哥大......虽然这些已经随着村里的曼陀罗花、糖油树一起在多次的整改搬迁和振兴农村的统一规划中慢慢消失再也找不到半点踪迹,但它们依然留在我记忆深处,在与滚滚的时代洪流对抗中它是最珍贵、最温暖最的一部分。
从《长津湖》的昨天到2021年的今天,没有人能够阻止光阴的脚步,也没有人能够阻挡来势汹涌的时代洪流。若要每个时代的人没有焦虑是不可能的,若要每个人都在每个时期里都能温柔以待也是不实际的,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想着能够活命就已经不错。若眼里有光,心里有暖,屋里有人,又能实现那句激励人心、朴素无华的谚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就更好了。
- 观后感排行
- 最近发表
- 热门文章
- 最热TAG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