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单(中国菜单的英文)
作者:QQ网名昵称 发布时间: 分类:生活常识 浏览:
暑假来临,美国的大学和高中也纷纷开出了适合假期阅读的书单,希望能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好假期,与好书为伴,得以充实自我。
自从去年哈佛大学官网新增了“In Focus”板块,作为哈佛教职员工交流观点、研究和工作的论坛窗口,这里也成为他们推荐书单的聚集地。
今年哈佛大学的教职员工,照常推荐了12本经典读物,话不多说,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好书吧!
No.1
“Spartina”
作者:John Casey
推荐人:Al Powell (哈佛校报)
1989年美国图书奖获奖作品,讲述了一名穷困潦倒的渔民Dick Pierce自己造了一艘渔船“斯巴泰纳”,想要通过它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可当他在海上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后,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个危险的决定,他必须战胜这场风暴来保护自己的梦想之船……
作者用动人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而努力奋斗的精彩故事。
No.2
“Taste Makers: Seven Immigrant Women who Revolutionized Food in America”
作者:Mayukh Sen
推荐人:Manisha Aggarwal-Schifellite(文理学院)
美食作家马尤克·森(Mayukh Sen)在新书中,讲述了塑造美国现代饮食方式、却不为人所知的7位移民女性的故事。
有收集了230多个中餐菜谱、并首创炒菜英文“stir-fry”的女博士杨步伟,
有第一位在纽约餐厅担任行政总厨的印度厨师Julie Sahni,有36岁失明后和抑郁症作斗争、最后成为电视烹饪节目主持人的墨西哥盲人厨师Elena Zelayeta;
还有教会了千千万万美国家庭制作正宗意大利食品的 Marcella Hazan ,法国大厨及教学名师Madeleine Kamman,首个在纽约市创办印度烹饪学校的Julie Sahni,伊朗美食作家Najmieh Batmangli和牙买加烹饪巨头诺玛·雪莉(Norma Shirley)。
作者通过食谱、回忆录和媒体报道,再现了这些80、90年代美国烹饪界遗珠的传奇故事。
她们远离母国,用食物作为身份的象征,给当时排外的美国社会,上了一节关于韧性和创造力的一课。
No.3
“We Want To Do More Than Survive”
作者:Bettina Love
推荐人:DeAnza Cook(文理学院)
美国活动家、乔治亚大学教育学教授贝蒂娜·洛夫,于 2019 年出版的非小说类书籍。
凭借多年来在城市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她认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是用牺牲有色人种学生利益来保持运作的。
现有的教育改革者没有试图修复有缺陷的教育系统,而是用应试技巧、恒毅力考验和品格教育等主张来提供生存策略——贝蒂娜称之为“教育生存情结”。
因此,为了追求教育自由,她在书中呼吁采用废奴主义教学法来进行改革,这种教学法以学生过往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旨在推动公民参与和促进社会变革。
No.4
“Fresh Banana Leaves: Healing Indigenous Landscapes Through Indigenous Science”
作者:Jessica Hernandez
推荐人:Brenda Tindal(哈佛科学和文化博物馆)
在气候危机、土地规划、水和森林资源管理方面,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土著学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它长期以来一直被主流科学所忽视或异化。
土著学者和环境科学家Jessica Hernandez,在这本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土著环境知识及其优点,并探讨了西方在土地管理方面秉持的保守主义原则的失败。
通过案例研究、背景概述和拉丁美洲土地保护者的采访故事,她呼吁停止蹂躏土着土地的生态殖民主义,主张将土著学与西方科学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更有效、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来让地球逐步恢复健康。
No.5
“Speedboat”
作者:Renata Adler
推荐人:William Cannon(哈佛公共关系与沟通部)
在21世纪初的一次民意调查中,美国书评家协会希望了解读者最希望哪本书重印出版,票数最高的就是这本书。
这是一名年轻女记者最初连载在《纽约客》上的故事,也是她在美国生活的实验小说。
虽然归类为小说,但很多读者认为这本书“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内容由很多无关的生活小插曲组成,跳脱了小说的固有规则,却不落俗套。
这可能和作者当时的工作经历有关,她经常报道1960年代南方的民权游行和学生运动,能从书中很多细节处提炼出对社会的尖锐审视。
No.6
“Finding Me”
作者:Viola Davis
推荐人:Arleigh Prelow(哈佛神学院)
2015年,象征美国电视剧最高殊荣的艾美奖最佳女主角,诞生了史上首位非裔美国人得主——薇拉‧戴维斯(Viola Davis)。
她也是第一位得过奥斯卡、艾美奖和东尼奖“演技3冠王”的非裔演员,但较为人所知的是,她坚毅的性格与得来不易的成功,背后竟是艰辛的成长背景。
在这本回忆录中,她谈及了自己饱受贫穷和家暴的动荡童年,以及成为好莱坞巨星一路的心路历程。
她认为这是写给自己的情书,过去学到的经验成就了今日的她,藉由找到自己、接受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得以活出自己的平安喜乐。
No.7
“A Burning”
作者: Megha Majumdar
推荐人:Clare O’Keeffe(哈佛图书馆)
一名年轻的穆斯林女性,因为目睹了一场恐怖袭击之后,在脸书上发表了一条批评政府的言论,结果被逮捕入狱,并被指控是袭击案的帮凶……
印度小说家Megha Majumdar在自己的处女作中,除了讲述这名穆斯林的困境,还描写了当今印度社会环境下其他两位主人公的故事:梦想成为电影名明星的洛芙里,发现自己被本地民粹运动吸引的体育老师PT先生。
他们努力跻身中产阶级,却发现自己的生活被卷入当代印度的一场大灾难之中。
该书揭示了复杂的社会主题:阶级、腐败、正义,以及在一个走向极端主义的国家中,面临着巨大障碍却又孕育着巨大梦想的感觉。
No.8
“The Moon is Down”
作者:John Steinbeck
推荐人:Sarah M. Whiting(哈佛设计学院)
美国20世纪深具影响力的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于1942年出版了著名的反法西斯主义小说《月亮下去了》。
小说以二战德国占领北欧一个无名小镇为历史背景,描绘了小镇里以奥顿市长为首与反法西斯人民一同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
作者并没有对纳粹军进行妖魔化处理,他的笔下都可能表现出人性的两面:英雄或法西斯的一面,以及普通人性的一面,比如侵略者也有软弱或有人性的一面。
No.9
“Living a Feminist Life”
作者:Sara Ahmed
推荐人:Carolyn Bergonzo(哈佛Radcliffe研究所)
在这本书中,女性主义自由研究者Sara Ahmed分享了自己成为女权主义者的经历。
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在她跑步的时候摸了她的屁股扬长而去。问题不在于这个男人为什么摸她的屁股,而是什么样的社会会让这类性骚扰事件持续发生。这就是个人经历与社会结构的联系。
于是,再次跑步的时候她变得异常警觉,也会担心害怕,这些感觉演化成一种情感,成为支持女权主义的动力。
书中她对一些女权主义的概念也分析得非常透彻,比如Feminist Killjoy,指的是因不愿附和父权相关的笑话而成为“扫兴的女权主义者”;
还有Gender Fatalism,指的是男孩和女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好像被分到了两条既定好的人生道路上等。
No.10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s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作者:Judith Butler
推荐人:Madeleine Murphy(哈佛Schlesinger)
本书收录的是UCB比较文学教授朱迪斯·巴特勒的5篇文章,均写于911事件之后,目的是回应事件之后美国国内加剧的不安全感和侵略行为。
巴特勒注意到,恐怖袭击后,美国一方面对内强化民族主义话语、拓展监控手段、镇压政治异见、中止宪法权利、发展审查制度,另一方面则对外发动侵略,拒绝反思自身,陷入暴力循环。
巴特勒用身体作为政治反思的起点,分析了个体生命的脆弱性与主权国家政治选择之间的特殊关联。
此外,巴特勒还探讨了主权权力与治理术、无限羁押权与“无效生命”、批判以色列与“反犹”污名等相关问题。
No.11
“Black Swan Green”
作者:David Mitchell
推荐人:Kimberly Moniz(哈佛公共关系与沟通部)
这是英国小说家大卫·米契尔,在他37岁时出版的半自传式青少年成长小说。
该书以一个13岁英国男孩的第一人称来讲述,时间横跨1982年到1983年元月,每月一个故事,共有13个故事。
里面既有童年大家都会玩的惊悚冒险经历,也有青少年对于爱情的懵懂好奇,乃至于被霸凌、父母的婚姻危机等,同时代重大事件的影响也是其中的主题,比如福克兰战役和柴契尔经济政策的负面成效。
作者以真实与幻想交错的手法,记录下13岁少年一年的成长轨迹,淡淡平常的生活内容中,折射出对年少生活反思沉淀后的人生智慧。
No.12
“The Invisible Kingdom: Reimagining Chronic Illness”
作者:Meghan O’Rourke
推荐人:Nora Delaney(哈佛肯尼迪学院)
慢性病的无声流行,困扰着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但很多人对这些疾病知之甚少,有的疾病甚至从未被明确定义过。
美国作家梅根·奥罗克凭借自己多年的医学经验,以及对医患、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长达10年的采访,对这类难以捉摸的“隐形”疾病进行了启发性调查。
该书就是她的调查之作,探讨的是当今医学界对感染相关症候群和慢性病的研究不足,也不够重视这些情况。
这些疾病包括肌痛性脑嵴髓炎/慢性疲劳症候群(ME/CFS)、慢性莱姆病(chronic Lyme disease,以蜱为媒介的传染病)等。
这是一本带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身体和健康的科普作品。
哈佛大学的暑期书单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广”,所荐书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作品形式也十分多元化;另一个则是“新”,有很多作品都是在近几年内出版,非常适合探索新书的童鞋们。
暑期是个自我提升的好时机,闲暇时候,不妨坐下来细读一些好书,给自己来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吧。
标签:
相关推荐
- 生活常识排行
- 最近发表
- 热门文章
- 最热TAG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