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粗心的毛病,改得掉吗? 职场上常出包的8个情境,一次教你全破解!
作者:dacom 发布时间: 分类:职场法则 浏览:
Source:pexels.com@ekaterina-bolovtsova、pexels.com@teona-swift
今年5~7月间,国内发生数次大规模停电,还掀起民众纷纷查起自家电号的「分区限电之乱」,其中5月13日的大停电,波及约400万户,使台湾电力公司损失4亿多元。 然而,此次大停电并非天灾或电力不足等不可抗力因素所致。 经济部的检讨报告指出,原因是一名操作人员,将原应开启的编号3542隔离开关,误操作为编号3541的开关,导致电厂多部机组跳机。
《零错误》将这类在经验及技术范围所及、理应驾轻就熟,却还是会犯错的情况,称之为技术型错误,简单来说,就是粗心大意。 要排除这类错误,除了工作者提高自觉外,更多时候需要靠防呆机制避免。 以下整理出8种技术型错误的情境,及破解方法。
错误1. 数字算错、输入错误
Source:pexels.com@divinetechygirl
今年3月虾皮购物网出包,将肯德基的6入蛋塔售价误标为35元,造成民众疯抢8万份。 随网购盛行,电商平台误标或错算单价、折数的消息时有所闻。 在日常工作中,数字输入与计算失误,大概是最令人惊慌的低级错误,尤其在制作报价单或经费结算报告时,小错误也可能令公司蒙受巨额损失。
《优化法则. 提升工作效率の聪明公式》一书指出,即使是用 Excel 等试算表格,也可能因数字复制、输入有误而出错。 且面对繁杂数字,工作者很难有精力确实验算,这时可采用「末位计算」的验算方法,快速降低出错率。 只要计算最末位的数字,并核对答案的最末位和一开始的计算结果的最末位是否一致。
错误2. 忘记带东西
Source:pexels.com@fauxels
每逢大考,总会看到警车护送忘记带准考证的考生到考场的新闻。 根据国内大考中心统计,未带有效证件应考,是每年违规事件的最大宗,以2020年学测为例,就有近400件,占超过一半。 同样的,拜访客户忘记带样品、文件等,也是一般工作者常犯的低级错误。 《零失误法则》一书建议,最好解法是设计「没带就出不了门」的机关,把一定要带的物品,放在要穿出门的鞋子旁、挂在西装外套前等,让自己难以忽略。
若是像名片这种每天都要带在身上的物品,《每天早上5分钟,建立你的笔记清单》建议,预防疏忽的方法是在常用情境都放一盒,像是公司、家里、名片夹、皮包,较不容易疏漏。
错误3. 已经检查却没找出问题
Source:pexels.com@fauxels
无论是文书作业或是生产线上的品管,多数企业为了防止程序疏漏、工作不确实,会采用双重检核(double check)。 然而,由于人性相通,第一与第二个检查的人,一开始也许会很认真检查,但到了后头容易抱着「反正还有别人帮忙看」的心态,态度就会松懈。
这时可透过「改变观看方式」「改变状态」来铲除失误。 试着将检核表的项目顺序颠倒,或改变抽查顺序,例如原本是从右边货架开始抽查,就改为左边。 如此在进行双重检核时,能让双方感觉在检查不一样的东西,更容易抓出错误。
而如果是同一个人进行双重检查,则可试着在第一次照着老方法一个个核对,第二次用不同方法,像在数零钱或抽查物品数量时,除了一捆捆数,还能把每捆零钱叠好排列,目测每堆零钱是否等高。
错误4. 过度自信而疏于练习
Source:pexels.com@fauxels
明明是讲过很多次的提案,只不过隔了一段时间,要讲的时候发现很多细节都变模糊了? 又或者是,花了很多时间和对方团队打好关系,却在商业场合上见面时,记不得每个人的名字和职称?
为什么很熟的事情也会忘记?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豪斯(Hermann 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当下背得滚瓜烂熟的信息,还是有可能在一天后忘记74%的内容。 预防之道有二,一是针对容易遗忘的专有名词进行拆解,像「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拆成「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大脑会因容易辨识而更好记。 二是让环境恢复熟悉感。 《一生都能好好记忆》举例,像在演讲台上放杯平常整理资料时会一边喝的咖啡,这类环境小暗示能提醒大脑提取因紧张而卡顿的信息。
错误5. 没确认细节
Source:pexels.com@polina-zimmerman
带着老板去拜访重要客户,结果到场后发现客户还要一小时才会现身。 错愕的你重新检查通讯纪录后,发现是自己漏掉客户昨晚的通知。 《让上司放心交办任务的CSI工作术》提醒,业务拜访或出席典礼、记者会,这类时间、地点、来宾都可能随时变更的活动,直到最后一刻都应再三确认。
例如一周前约好的会面,最好在会议前一天或当天早上,再次去电确认,而确认内容应包括约定时间、地点、沟通的议程、与会人员等,以防突然变动,还有处理的空间。
且面对重大拜访,应提前探路,像是先到对方工作场所、活动场地打招呼,或与受访者、与会者的左右手进行前访,除了能更精确推估各个拜访流程所需时间,也便于确认对方的敏感话题及禁忌事项,确保届时现场不会有意外插曲。
错误6. 未考虑设备失效的备案
Source:pexels.com@olly
日本在2011年,因大地震所伴随的海啸,漫过邻近核电厂的防水墙,酿成福岛核灾。 《零失误》一书指出,核电厂犯下的疏忽,并非没有预先筑高防水墙,而是让防水墙成为核电厂的「单项弱点」。
单项弱点的意思是,只要被攻破就无法挽回的致命伤。 针对重要、高风险的事项应从设计上避免单项弱点,像专业摄录影机,会有两个内存卡槽,一个坏了,另一个能马上接手。 但如果手上工具,无法针对单项弱点多加一层防护,则应采用多重货源,也就是多一个备份,分散风险。
错误7. 使用模板忘记修改
Source:pexels.com@olly
工作者常以沿用旧文或套用模板的方式来提高效率。 但《为什么你总是在忙着善后》一书提醒,疏漏最常在修改模板时发生。
使用模板时,可制作检核表做最后查验,以信件来说,要特别注意人物、公司名称,及日期、地点,若是常用模板,可事先在通常需要修改的地方以红字标示。 检核表还需要确认异常点,文件有没有模板没指出的特殊处。 例如过去合约都是一年期,这次是签半年期,需要加注哪些特殊条约,将异常点作为最后一道把关程序。
错误8. 行程重叠、撞期、迟到
Source:pexels.com@cristian-rojas
许多人都会以 Google 这类云端行事历整合所有行程。 却还是偶有行程撞期、迟到的惨案,多数时候是所处位置赶不上下个行程。 《优化法则. 提升工作效率の聪明公式》建议,除了在登记行程上应保留内勤(办公室内的行程)间隔10分钟、外勤(需外出拜访)间隔 30 分钟的习惯外,还要将登记行程分为「未定」「暂定」「确定」3 种阶段。
未定与暂定的行程,人们常只依赖大脑记忆,便可能出现在该时段排入其他行程的风险。 这时若能将预定行程的3种阶段按照不同颜色登记,除了避免撞期,也可以提醒自己回头追踪未定行程。
主图来源:pexels.com@olly
- 职场法则排行
- 最近发表
- 热门文章
- 最热TAG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