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好烦、职场好难,不工作会比较开心吗? 心理学研究解答
作者:dacom 发布时间: 分类:职场法则 浏览:
在工作与生活间取得平衡,已经是现代人的重要课题。 尤其受疫情影响的这两年,许多人获得更多在家时间,不禁开始思考如何提升生活质量,甚至工作的必要性。 然而,如果真的可以不用工作,我们会过得更快乐吗? 为何许多退休族,仍然会去打零工或去当志工?
工作带来的幸福感为何更持久?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专家研究,劳动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而幸福感分为两种,不工作也会感到幸福,但恐怕纯粹是较短期的、享乐式的幸福感(hedonic happiness );如果想追求长期的、潜能实现的幸福感(eudaimonic happiness),就必须透过劳动获得。
享乐式的幸福感并没有错,甚至可以瞬间改善你的身心状况。 但这种幸福感延续得较短、较表层,假设你非常喜欢去海边玩水放松,想象一下,你用余生的时间做类似的事情,不断去海边放松,你还会这么喜欢这项活动、享受同等的快乐吗?
而工作可挖掘自我潜能、赋予身心灵目标,有助于自我实现。 当人克服困难后,也会感到加倍快乐。 再来,在工作时,人们必须与他人或与自己竞争,迫使进步、成就自我,并且在过程中更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形塑个人特质以及身份认同。
美国市调公司盖洛普(Gallup)2017年曾调查全球150国的管理者、白领、蓝领阶级以及自雇者,了解工作与幸福感的关系。 在所有职务中,薪资优渥、可以不断学到新东西并且受到重视的职位,所获得的快乐指数最高。
人类倾向于避免努力,但也肯定努力的价值
许多研究也曾指出劳动与幸福感的关联性,《心理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曾经发布一项实验,让受试者选择 15 分钟的「空闲」或「忙碌」,也就是坐在房里什么都不做,或是去外面四处走动,虽然多数人都选择待在房间里发呆。 但实验结果发现,刚去外面晃了 15 分钟到处看看的人,快乐指数远高于在房里发呆的另一群人。
另一项 2018 年的认知科学研究指出,即使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经济学都假定:当有选择时,人类倾向于避免努力。 然而由于人们心知努力会有回报,尽管觉得努力很麻烦,也肯定努力本身的价值。 也有过实验发现,多数人认为辛苦赚来的食物更美味,宁可不要白吃的午餐。
不过,根据今年一项横跨9国家的研究,上万名受试者中,有超过半数仍偏好享乐式的幸福感;四分之一的受试者追求有意义的、潜能实现的幸福感;另有一小部分的受试者(约占各国受试者的10-15%),相信体验丰富且多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随着疫情全面改变了工作型态,世界经济论坛指出,或许未来这类关于幸福感的讨论,将不只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取舍,而是如何从以上三种幸福感中取得平衡。
- 职场法则排行
- 最近发表
- 热门文章
- 最热TAG
- 猜你喜欢